  
- UID
- 4
- 帖子
- 354
- 主题
- 105
- 精华
- 0
- 积分
- 60
- 威望
- 60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6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9-10
- 最后登录
- 2018-5-15
|
上帝是唯一真神
坚定“唯一真神”的理念
如果“唯一真神”的理念不坚定,那么“把圣经的真理传出去”便是奢谈。
基督教的信仰是,真神只有一位,即耶和华这位独一真神。在出埃及记,神向以色列人订立的十条诫命中的第一条就阐明这一点。“今日你们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唯有耶和华他是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申四39。主耶稣在传道时也反复强调这一点。有一个法利赛人问耶稣,十条诫命中哪一条是第一要紧的。耶稣回答: “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们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们的神’”可十二29~30。
很多人对基督教这一“唯我独真”、否定别的宗教的神的教义相当反感,认为基督教太偏狭,不够包容。然而,耶和华乃独一真神、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千真万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基督徒比信其他宗教更加困难,不但承认有神、而且进而相信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
如何知道只有耶和华是真神呢?要明白基督教的这一教义,需要将《圣经》中的三一真神与其他宗教所敬拜的神作一番比较、研究。
我们可以将佛教与基督教相比较一下:
佛教:佛教的教义十分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三大类。
1,原始佛教:乃系指释迦牟尼本人所讲的根本教训,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为止。释迦的根本教训的本质是无神论的心理学的自律。他所注重的是今日所谓心理学,所追求的是以心理学来解救人的困难。他相信人的根本困难不在思想,乃在感情,特别当欲念未受严格控制的时候。他并不相信任何真神,并主张祈祷是完全无用的。他声称印度的吠陀经(印度最古老的宗教经典)以及祭司制度是毫无价值的 。所以佛教徒讲的是无神论的‘心理学的自律’。
2,小乘佛教: 佛祖去世以后,印度佛教教团即发生分裂,后逐渐形成两大主流: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乘”指交通工具。大乘佛教兴起后,自诩该派能很快到达涅盘彼岸,故称“大乘”,同时把别的派别贬为“小乘”。 小乘佛教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衰于公元后一世纪。其教义与原始佛教相近。该派认为只有绝对遵循佛陀之道者的少数幸运者才能够达到涅盘之境,强调借严格自律与修养得救。同时该派认为,佛祖只是一位教师(正如释迦自己宣称的一样),而且已进入涅盘,不再为人。
3,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有六大宗派,即“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和“密宗”。禅、天、华、唯四大宗派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虽各不相同,但都讲“心”和“空”,故被划归为同一系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不生也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万物皆由因缘所生,并无本体,都是空的。大乘的名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道出同样的信念。
如果一切都是空、无,如何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和活动呢?大乘把这一切归之于人心,即所谓“唯心观”,万物皆出于人心。《佛经》有论述 “今此三界,唯是心有,……我心作佛,我心是佛,……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盘”;“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为”。人们常说的“四大皆空”一说,原是出于大乘这四大宗派的空观和唯心观 。
基督教的基本信仰:
就是信神,信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信主耶稣基督,神独生之子,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为人代罪受难,被钉于十字架上,死了、葬了,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神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相信圣灵,相信耶稣而罪得赦免。相信永生。
基督教相信,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护者,是万物的主宰。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造的。由于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对神的悖逆,被逐出伊甸园,使人与神的交往中断,从此人活在罪中不能自拔。公义的、绝不以有罪为无罪的神,为拯救人类,差他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来到世上,用人所能理解的话语向人们宣讲天国的道理。耶稣无罪受难,将世人的罪集中在自己身上,接受神的审判,替万人作了赎罪祭。完成了神的救赎计划后,耶稣从死里复活,升天了。一切相信他的人,其罪就被耶稣在十字架上流的血洗净,成为神国的儿女,进入永生。了解耶稣的救恩而不信者,将仍活在罪中,只能与公义、圣洁的神永远隔绝,进入永远的黑暗和死亡之中。现正处于世界的末日,耶稣很快将再次降临世间,审判活人、死人。信耶稣者将升入天堂,不信的人将下到地狱。基督教还相信,六十六卷《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是信徒生活和信仰的唯一准则。
说到底,基督教和别的宗教的根本区别在於:别的宗教是人寻找神,人想象神,而基督教则是神寻找人,神启示人。 神的理念高过人的理念!
别的宗教创始人为要解脱世人的苦难,用自己的理智去寻找神、去寻找通向神的路,其动机是好的。但因神太高大,人凭自己有限的智慧所找到的神,绝不能是真神的本体,只能是人自身的理念的投射。有人考察过,佛教刚传入中国所建的寺庙里,菩萨的长相是印度人模样;随著寺庙内迁中原,菩萨象也逐渐变成中国人的面目。而且,菩萨所穿戴的,多为唐代的衣衫,因唐代是佛教鼎盛时期。很明显,这些菩萨是人的文化、理念的化身。
基督教所信的这位神,不是人主观的想像,而是神亲自向人启示出来的,是真神的本体。神的启示的集中体现是《圣经》和取了人形的神 -- 耶稣。《圣经》的权威和耶稣的复活是基督教与别的宗教的分水岭。基督教信仰是植根于耶稣复活和《圣经》是神的话语这两个历史事实的客观真理,而非来自创教人的主观的心思意念。基督徒所信奉的《圣经》,有众多的特点和考古学的证据说明它的记载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而且是出自神的默示,是神要对人类说的话。
别的宗教的经典闪烁著人的智慧;《圣经》却充满了属天的启示。《圣经》中启示的神的“三位一体”的特徵,人无法完全明白。《圣经》不迎合人的心理,严厉谴责人的罪性,指明人无法自救;只有接受神的救恩才是永生之道。耶稣说话,从不修改、补充,除非门徒要求,也从不解释。而且,他常常“答非所问”,叫人摸不著头脑。法利赛人也说,他说话带著权柄。别的宗教领袖说他们能帮助信徒找到一条通向真理、生命的道路,而耶稣则宣称,他本身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别的宗教教导人行善以修来生,但信徒能否真正行出善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基督教不仅教导基督徒行善,而且借著住在基督徒心中的神的灵(圣灵)的引导,赋予基督徒行善的能力。基督徒的一切行动不是自己“做 ”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是在自己身体中神所赐予的生命的自然流露。这一切都表明《圣经》是神的话语,表明其权威性、基督信仰的超越性和真实性。 |
|